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年度书单

文章转载自西方史学理论读书坊公众号

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





1



[美]阿兰·梅吉尔

《历史知识与历史谬误

——当代实践史学导论》

黄红霞 / 赵晗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4月

本书关注历史学家对于过去知道什么以及知道多少,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一系列历史认识论问题:史学编撰中的叙事、客观性、记忆问题,史学写作的任务,历史研究中的一致性,如何避免史学谬误等等,是作者对于历史知识的局限及条件的理论思考。作者对从希罗多德以降,至当代史学大师的历史认识论实践加以反思,对史学入门者及历史从业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2



[日] 佐藤正幸

《历史认识的时空》

郭海良 译

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3月

本书是阐释人类如何认识过去并与过去对话的首部历史学(历史认识学)划时代著作。作者从“历史”概念入手,探究了“历史”这个概念中所蕴含的历史认识与历史意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类是如何对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进行认识的,并针对日本历史认识的相关特征进行了阐释。




3



[美]恩斯特 ·布赖萨赫

《西方史学史——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黄艳红 / 徐翀 / 吴延民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6月

本书是对西方史学的综合性回顾。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写就了这一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作者以深厚的功力和熟稔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史学自古希腊至现代的发展脉络,系统讨论了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学派源流,尤其注重揭示历史学和历史学家在西方文化的不同社会和发展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对西方史学中的重要人物、作品和思潮信手拈来,阐释精当。第三版增加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妇女史、非裔美国人史、微观史、文化史等反映西方史学新动态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4



[英] 约翰•布罗 

《历史的历史

——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

黄煜文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历史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书写》是一部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两千五百年文明里的史家和历史作品,都可以在本书里综览,读者可以看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佗、比德、弗罗瓦萨尔、克拉伦登、吉本、麦考莱、米什莱、普雷斯科特、帕克曼等西方史学长河里的明星。在这部气势恢宏的史学史巨著中,作者把史学放在文明和社会的框架里来叙述,以饶富文学趣味的精彩笔调详析史家及其作品,告诉我们史家如何选择、讲述、研究和评断历史,使希腊到今日的史家作品再次恢复生气,向读者诉说着不同种类“历史”诞生及衰落的“历史”,点出“历史”的核心问题:史家如何处理自身经验和时代问题。对于想一窥史学堂奥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深具收藏价值的史学史导读。本书也希望改变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它驱除了历久不散的迷思。书中提及史家对自身时代与文明的看法,其观点不仅出人意表,也令人耳目一新。




5



[法]弗朗索瓦·阿尔托格 

《历史性的体制——当下主义与时间经验》

黄艳红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8月

本书提出的核心概念,如“当下主义”“时间经验”“历史性的体制”等,是当代史学前沿理论讨论的热点,作者从荷马史诗谈到“广谱城市”,从大革命讲到“垃圾空间”,已然突破史学界限,辐射到文学、哲学、建筑、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6



陆启宏

《历史学与人类学——20世纪

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

20世纪的西方史学界经历了从传统史学走向新史学的进程。新史学“打破学科之间的围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史学景观,“历史人类学”也就在这一学术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系统地回顾与梳理了20世纪西方学者对历史人类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作者以人类学的历史化和历史学的人类学转向为基础进行讨论,对历史人类学这种学科融合的新形态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全书分为“上篇理论篇”与“下篇实践篇”两部分,广泛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西方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做了一个历时性的系统分析,并对其后的发展趋向有所探讨。




7



[英]S.H.里格比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

——一种批判性的研究》

吴英  译

译林出版社

2019年7月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正确的解读应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8



[美] 海登·怀特

《叙事的虚构性——有关历史、

文学和理论的论文(1957-2007)》

马丽莉 / 马云 / 孙晶姝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海登•怀特被誉为人类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从1973年出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元史学》以来,怀特的作品对于历史学、文学研究、人类学、哲学、艺术史、电影传媒研究等将叙事学作为关注焦点的学科而言意义非凡。本书由罗伯特•多兰作序,他巧妙地将怀特重要但难得一见的文章汇集成册,研究探讨他关于历史书写和叙事的革命性理论。怀特的这些文章大多采用论文体,内容涉及多位思想家,探讨诸多主题,文笔犀利,语言优美。《叙事的虚构性》追溯怀特重要思想的演变轨迹,是历史编纂学者和学习者、历史理论和文学研究学者们的重要读物。




9



[美]伯纳德·贝林

《时而艺术——史学九章》

孙宏哲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5月

往事总如烟。古人的世界和我们自己的世界完全不同.我们如何不用自己的标准和后见之明来理解他们?人们在结果还不确定时如何看待事物?我们如何复原不确定因素对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的书写.需要什么样的想象力?在广袤的早期英帝国中,北美有多特殊?这部文集的作者伯纳德贝林是美国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与普利策奖的两次得主,它反映了作者生在历史学领域的博学与成就。文集分两部分。一部分有五篇文章,涉及历史的本质与历史研究的系统性局限,涉及历史同记忆的复杂关系和限制历史的情境.涉及历史研究中的创新,包括新颖趋向和杰出成就。第二部分的四篇文章论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现象.亦即早期英帝国边缘(包括北美、苏格兰和澳大利亚)的文化。虽然这些关于不列颠外围世界之边缘的文章只涉及不列颠的全球影响,但它们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全球性帝国的例子。总的说来,《时而艺术史学九章》首先论述了历史研究的系统性、可能性和成就等问题,然后讨论了伟大帝国望造遥远边疆人民生活的复杂方式。在这部行文优雅、信息丰富的文集中,贝林指出,历史学总会依据不完整的资料而做出推断,进行大胆想象,并将各种知识线索编织成可以起到解释作用的叙事。这部激动人心、满是洞见的著作.得益于作者长达五十年职业生涯的智慧和视角。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会为之吸引。




10



[法]弗朗索瓦·阿尔托格

《灯塔工的值班室》

赵飒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8月

本书是对法国“新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的采访实录。阿赫托戈深受韦尔南、莱因哈特·科泽勒克、列维-斯特劳斯等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影响,将历史人类学引入自己的研究。书中,阿赫托戈回忆了个人的经历,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历史学家的定位、对时间和记忆的理解、对当下主义的判断、关于他者的思考,以及历史人类学在研究中的应用等。在采访中,阿赫托戈还谈及对法国当代历史学家的品评,剖析了当代法国史学界的前沿问题,对时间和时间观念的流变、当代史、当下主义与古代史的联结等问题进行了诸多引人深思的论述。《灯塔工的值班室》充分还原了轻松愉快的对谈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史学大家灵活的思维和深刻的思想,全面展示当代史学思想前沿人物的风采。




11



[英]彼得·伯克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李康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12



克里斯·威克姆、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等

《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史学编纂》

段愿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年4月

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是新史学的重要代表,以独特的史学魅力长期屹立于国际史坛。在历史研究过程中,该学派密切关注普通民众,开创了“自下向上看历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提倡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总体考察与研究某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主张用“总体史观”研究历史。其研究方法和模式,被世界史学界广泛研究与运用。2007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以“英国国家学术院第9期专刊”的形式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史学编纂》,书中收录了8位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的重要学术论文。这8位学者对当前史学研究的状况,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阐释。所有观点都基于一项基本共识——1989年以后,很多人声称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已经过时,但历史并未终结,在对各个时期的历史做出解释时,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提供了许多缜密的研究方法。




13



邓京力等

《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书写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尝试从整体上揭示199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理论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的新问题,把握其间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尝试从中国史学的立场审视其对于重建历史学的理论基础与历史书写的新趋向所具有的价值意义。结合当代中西方史学的发展对于后现代史学理论在史学实践层面的有效性进行考察。对当前西方史学理论试图克服现代与后现代的局限、融合双方有利于推进历史书写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尤其重视那些有利于构建21世纪历史学科发展正当性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14



蔣竹山(主編)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

聯經出版社

2019年3月

臺灣第一本全面談論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的專書。在時間推移下,歷史學研究也隨著時代背景而發展出與前一個世代截然不同的研究趨勢,《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內容著重於目前史學研究的熱門與前瞻議題,使讀者更能領略史學研究趨勢如何隨時代背景演變。當前的歷史學趨勢可歸類為全球視野、帝國與國家、跨文化交流、環境與歷史、「科學、技術與醫療」、情感、歷史記憶、「閱讀、書籍與出版文化」、大眾史學、新史料與歷史書寫。《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內容既含括最新的研究趨勢,也有過去十幾年來的數個重要課題的新發展,像是性別史、思想史、科學史。除了以當前的前瞻與熱門課題為主,《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另一特色就是凸顯當代青年學者的觀點。雖然參與撰寫的作者橫跨老中青三代,但主要以剛投入歷史學術社群擔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助理研究員者居多,希望能透過這些新興研究者的學術觀點,完整地反映出當代史學研究趨勢的走向與變化。




15



何兆武

《杂草集——西方思想史散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杂草集——西方思想史散论》是何兆武作品集之一种。何兆武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学贯中西,先后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清华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研究涉及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思想史、历史哲学等领域,有学术专论数十篇,均卓有创见,先后结集成书;此外还有大量学术随笔文字。此次经系统整理,将其著述文字编订成书,分专题五种出版,为其一生学术精华的总结。


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1

赵少峰 

《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

商务印书馆

2018年11月

本研究成果以历史发展和学术史发展为基本线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1840-1927年间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的历史进程。研究成果由绪论、六个章节、结语组成。六个章节是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从纵向角度梳理了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演进的互动关系。研究成果根据时代特点和中西史学之间互动关系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概括出阶段性特点。每章又分别从时代背景、典型个案、西方史学反响、中国史学回应等方面展开,对各时期西方史学输入的内容、特点、反响,中西史学的互动关系做出系统的整理与评述。




2



董成龙

《武帝文教与史家笔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2月

《武帝文教与史家笔》基于对司马迁《史记》的阅读和思考,作者董成龙在多年潜心阅读经典的基础上,整理出一条贯穿三皇五帝至汉朝的立朝与立教线索,根据这条线索,又反观司马迁的史家笔法及其背后的心法。司马迁继《春秋》之志而作《史记》,申明周秦之变与秦汉之变,叙事贯穿立朝与立教两大问题。立教是确立官奉学说、改正朔(年的起始月和月的起始日),要害在立德。立朝而不立教,则无法导民以德,延绵政权。汉朝立朝以来,高祖沿用秦制秦德(水德),惠吕无违高祖确立的汉朝祖制,虽行黄老之术却不依黄帝(土德)为国朝敲定土德;中经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意欲改弦更张,遭遇立朝权臣捍卫祖制,未能成行;终于汉武帝确立代秦而起的汉朝新德(土德)。与此同时,在儒生建议下,汉朝不再沿用秦制颛顼历,改用太初历,重启历史纪元。改德与太初历创制(天人之际),加之由黄老之术而独尊儒术(君臣关系)的官学调整,共同构成立教时刻。




3



劉龍心

《知識生產與傳播

——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

三民书局

2019年1月

現代中國史學與傳統史學究竟有何不同?如何轉型?這是本書要回答的兩個核心問題。民族國家的出現,是構成現代史學有別於傳統史學最重要的差異,這個差異並不只是將民族國家視為現代史學形成的外在條件,抑且在近代中國歷史知識生產的過程中,不論時間、空間和記載人群活動的事類等範疇,民族國家都成了最根本且不證自明的前提。在民族國家的主權框架下,現代中國史學以西方傳入的「長時段」、線性歷史時間概念,取代朝代更迭循環的時間;並以「民族」、「國民」作為歷史舞臺上的主角,取代帝王將相、公侯卿貴的故事。而標榜科學、客觀的方法,以及組織化、制度化的學術機制,則進一步為歷史書寫的公正品質提供了保證,讓人們得以相信學院生產的歷史知識為真。為了擴大影響力,現代史學家在戰爭期間亦積極投入通俗歷史的創作,為動員民眾而努力改造歷史知識的形式。




4



赵庆云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4月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大事,本书尝试深化中国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分为史家个案、理论探讨、学术活动三个部分展开。在史料发掘上颇下功夫,竭尽所能,展开了档案、日记、口述等史料的收集,力图以新的材料讲出一定新意与深度。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侧重于专题式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丰富而复杂的面相。




5



王家范

《史家与史学(增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收入作者数十年来对于史学前贤和史学名著的体悟,既有前辈身影失而重睹的历史情缘,又有作者阅读时的特殊心境,还有对于一些史学思潮的反思。作为一种过来人的经历,独具一格的中西史学观察,对年轻人珍重学术史定会有不少启发,无疑可以让人在学术传承的脉络中汲取养分,在百年探索不已、交相激荡中重塑中国史学的未来。




6



吳振漢

《明清之際的史家與明史學》

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2019年12月

本書超越清代官修《明史》框架,上溯明末清初史家對明代史的建構與論述,拓展微觀檢視和宏觀評價明史學的視野。書中取擇八位具代表性史家,一一探析他們著史的真知灼見和偏見盲點,進而提出釐清史實和均衡史論的建議。




7



杨照

《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是看理想的口碑节目《古今:杨照史记百讲》精编而成。作者打乱《史记》原来的篇章次序,以“历史式读法”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解释重大事件的因由,以“文学式读法”去接近司马迁的视角、态度与理念,把经典带入今天的时空。他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开始,解读司马迁的切身遭遇,进而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后本纪》等篇章分析汉代初期的历史,表现司马迁对汉初政治运作的锐利观察。在多重时间维度的观念中,《史记》中的“表”和“书”可以突显司马迁的突破性创意;而本纪和列传的布局谋篇中,也可以发现司马迁眼中谁才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典范,哪些价值才是让他耗尽全部心神写完《史记》的动力所在。




8



刘家和

《史苑学步——史学与理论探研》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在诸多领域都有精深的研究,著作颇丰。他治史兼及中西,致力于比较分析,尤其关注其中具有根基性的理论问题。本书是他关于历史理论问题相关论著的结集,多数为近年新作,论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学与经学、比较研究与史学、史学的体与用、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全书融贯中西,立足中国而放眼世界,扎根传统而超越传统,视野宏阔,思考深入,对于历史研究者、理论工作者都有参考价值。




9



罗新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5月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10



鲁西奇

《谁的历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8月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历史学研究中的代表性文章,分为 “思考”“评论”“讲谈”三组,围绕历史进程与历史学研究的关键词——人、空间与时间,展开不同层面的探讨。文章涉猎广泛的主题,总体上是以历史上的“人”为中心,将历史看作生命的体现,叙述并分析了历史过程的六个方面:生存—生计—经济、交往—关系—社会、控制—权力—政治、求知—学术—思想、死亡—仪式—宗教、不从(抗拒)—革命或改良—进步等,既有理性的分析,也有感性的个体关怀。本书也是一位历史学者治学道路的反思:何为历史?谁的历史?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可信吗?那已湮没在时间中的“史实”与我们今天的人生有什么关系?三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逐步破除历史学中的迷障。




11



赵世瑜

《眼随心动——历史研究的大处与小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是赵世瑜多年历史研究生涯的提炼、概括,多篇文章既是一个学者的成长历程,也是方法论的具体实践。如何能够跳脱理论,从宏观对整个学科进行观察,勾勒出相互之间的联系,本书是一个范例。眼随心动,始终离不开手足并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作者的基调及风格。




12



茅海建

《历史的叙述方式》

上海三联书店

2019年4月

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历史学所追求的,只是揭露和批判吗?历史学家对真实负有怎样的责任,如何叙述历史事实?本书为茅海建教授近年学术随笔、演讲等结集而成,大体分为四部分,包括与历史观察和思索结合的游记(西伯利亚铁路、张库大道、贝加尔湖、满洲里,越南),近代中外交流与关系的关键时刻与转变(马嘎尔尼使团、甲午战后中日博弈、乾隆时期的澳门角色),康有为思想晦暗不明之处,晚清思想革命以及辛亥革命的反思,史学研究反思与回忆故人、故事等。伴着驼铃从张家口到库伦,随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行,实地踏勘让历史的魅力更加饱满。从马戛尔尼、谢清高,赴日清使刘学询和庆宽,为什么时间没有磨平知识与认知的差距?从甲午到日俄战争,中、日、俄三国东北亚利益争夺与力量博弈从未间断,后来的二战与朝鲜战争,主线在哪里?历史并未远去。晚清思想革命与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其推动者除激进的维新派和在野的新派士人还另有其人。辛亥革命一百年,抛开历史定见,明晰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革命中各派势力的消长与动作、思想与现实的差异、历史的徘徊,应该做什么样的反思?对师长的怀念,对学生的期待,回忆终生挚友交往点滴,同道学友的砥砺支持,追求的还是思想比生命跟绵长。




13



饒宗頤

《饒宗頤香港史論集》

香港中華書局

2019年4月

本書收錄饒宗頤先生香港史研究的重要著作,是饒公關於香港史研究的首次結集並單本印行,其中有半個世紀前單本初版的《九龍與宋季史料》。是饒公對歷代涉及香港地區歷史文化的汗牛充棟古代漢字史料的尋找、梳理、考究,並對部分香港地區重要出土文物進行考據。另收有已故簡又文先生、羅香林先生對饒公香港史研究的點評,及他們和饒公的學術交往。這次結集經鄭煒明博士悉心編選。




14



吳宇凡

《從存史到資政:民國以來檔案管理政策與制度變革(1912-1987)》

國史館

2019年10月

以民國肇建爾至臺灣《檔案法》頒定前之檔案管理政策與制度變革為核心,探述此期間政府、行政人員與學者所提出之各項觀點、主張與行動,從而推論其間接或直接影響我國現代化檔案管理之構成及彼此間關係。政策與制度,彼此互為表裡、相互疊合,前者為政府行政推動之主張、意思、方法、策略或手段,包含一連串經過規劃和有組織的行動或活動;後者泛指管理檔案所涉及之各項決策、命令、法規、理論、文化或習慣,以促使各機關或檔案管理人員遵守與執行,可視之為政策之具象體現,為社會文化與記憶之總和。




15



王和

《左传探源(全二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上编“源流探究”,探讨《左传》中各类材料的不同来源和后人附益的各种成分,《左传》的原有体裁、成书年代与改编过程,以及孔子与《春秋》的关系、《左传》中的预言、《左传》中的岁星纪事等相关问题。下编“内容解析”,依年分析《左传》各种内容文字的具体出处及其价值,重点分辨各国史官当时记录与事后转述的第一手及第二手史料,以及明显属于后世传闻传说及左氏个人见解、主要体现历史记忆流变的有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